為什麼廠家都不太願意自然萎凋白茶呢?
為什麼廠家都不太願意自然萎凋白茶呢?
從歷史上看,早期的白茶都是通過自然萎凋的方式——福鼎主要是日光萎凋,政和則以室內陰乾為主的複式萎凋,來進行生產的,每次需要長達40-60小時左右的時間。這樣的萎凋方式真心只能是看天吃飯。要做出一批內外兼修、色香味俱全的白茶,不僅需要連續的晴好天氣,更需要乾燥北風的協助。用腳趾頭想一想也知道,遇到這樣的天氣條件就和買彩票差不多。加溫萎凋的出現,從很大程度上改變了白茶看天吃飯的局限性。從此,萎凋的溫度、濕度都可以人工掌控,只要操控的當,就算是惡劣的陰雨天氣也照樣能做出品質良好的白茶。所以,對於大多數廠家而言,除了頭春銀針和牡丹王這樣的精貴原料之外,基本都會採用大批量室內加溫萎凋的方式來生產。當你再看到上千斤古法日曬壽眉的時候,就該考慮考慮是不是要交智商稅了。不過回過頭來說,在天公作美的前提下,搬進搬出、費時費力的自然萎凋的確是能做出頂級品質的好白茶的。
工藝環節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是乾燥。對於普通喝茶人來說,比起碳焙之類的噱頭來說(照片上有幾個鋪著白布的焙徊淮硭揖驼娴亩急菏炙嚕膊淮砟愫鹊降木褪翘急翰瑁善凡枋欠褡銕诌_標(含水率7%)則更為重要。高溫烘乾固然不利於白茶的後期轉化,但含水率不達標的茶連存放的必要都沒有,在潮濕的南方,這樣的茶根本挺不過幾個梅雨天就得完蛋。一般來說,大廠茶在這個問題上還是非常嚴謹的,但一些小作坊和農家茶就不太好說了,當你喝到一款湯水特別甜潤的新白茶時,就得小心含水率的問題咯。
下一篇:世界白茶在中國,中國白茶在福鼎!
相關閱讀
熱門推薦
最新更新
精選排行
周排行|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