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武是普洱茶的貢茶之鄉
《滇海虞衡志》卷十一記載:“普茶名重于天下,此滇之所以爲産而資利賴者也,出普洱所屬的六大茶山,一曰攸樂,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蠻磚,六曰漫撒,周八百裏,入山作茶者數十萬人。”
而其中的漫撒,就包括了易武。
易武茶山早在唐代就有濮人居住,是普洱茶最早的集散地之一,早在唐代時就被譽爲“利潤城”,是滇藏茶馬古道的源頭。清順治年間,石屏的漢人逐漸進入易武經商種茶,使易武茶山得到空前擴充,嘉慶年間,易武茶山村寨相望,雞犬相聞,據說人口曾超過3萬。清雍正年間,普洱茶就已被正式列爲貢茶,普洱茶更加名聲大振,市場得到空前擴展。
道光十八年,易武的車順号生産的茶葉被選爲向皇帝進獻的貢茶。道光皇帝品過車順号進貢的茶葉後給予“湯清純,味厚酽,回甘久,沁心脾,此乃茗中之瑞品也”的評述,并禦賜車順号主人車順來爲“例貢進士”的稱謂,獲“瑞貢天朝”大匾。爲慶賀這一盛事,整個易武城張燈結彩,跳花燈,耍龍燈,劃旱船,趕廟會,舉城狂歡七天七夜。
從此,易武茶的名聲更加大振,易武的茶葉交易更加繁榮,易武成了名副其實的“利潤城”。此後,易武、象明兩鄉交界之磨者河上修建了一座大橋“承天橋”,方便了倚邦與易武兩大茶山之間的交通往來,來自滇西和西藏的馬幫直接進入易武販茶馱茶。
易武的茶市進入空前繁榮階段,進入易武馱茶販茶的馬幫你來我往絡繹不絕。清鹹豐年間,由于受滇西戰亂的影響,滇藏商道受阻,使倚邦、革登、莽枝、蠻磚等五大茶山的茶葉銷路不暢。
這個時候,易武的茶商卻另辟蹊徑,将茶葉大量銷往越南、香港及東南亞地區,及時地避開了戰亂給茶市帶來的不利影響。由于在滇西戰亂期間易武的茶葉生産和貿易還在正常地進行,光緒至民國初年,易武茶山以加工和出口規模,以及在東南亞國家的影響,躍居六大茶山之首。此時,易武茶山的茶商号已增至30多個,較有名的有車順号、安樂号、同慶号、同昌号、同興号等商号,這些商号就是後來的百年老字号。
至今海外許多人隻要論及雲南的普洱茶,情不自禁地就會提到易武,香港、台灣還有人珍藏着易武老茶号八十多年前所生産的七子餅茶。正是因爲過往的輝煌歲月,加之一如既往的優秀茶品質,才使得如今的易武成爲了喝茶人眼裏的“朝聖地”。
上一篇:易武最好的普洱茶都是国有林吗?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