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易武印象-汉寨|荒田/曼秀/三丘田/落水洞/麻黑
易武山之所以闻名海内外,并非始于傜寨。其实傜寨的开发时间是很晚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傜族人本身不种茶,这个与傜族立寨的地点跟茶地本身不具关连性有关系。所以现今最红的寨子,无论是刮风寨、同庆河或是茶王树寨,在2005年前并没有毛茶产出,第一个是制茶的工艺不成熟,第二个是价格不具有经济诱因,汉寨的茶地离本身寨子较近,具有茶园的特性,无论在日照系数及茶叶管理上,具有生产的便利性,而傜寨的茶地并非傜族人所栽种,茶地离寨子非常地遥远,不易由傜族人所掌握并控制,再加上2005年以前茶叶的价格偏低,收茶的需求也不如现今来得强烈,光是原本汉寨的茶叶便已满足需求,所以2005年以前不会有傜寨的茶叶,就算有,制茶的工艺也很难叫人接受。
想当初我刚到傜寨的时候,傜族人炒茶甚至用炒菜的锅子炒,从不洗锅,火候也掌握不良,焦片很多,条形很丑。想要克服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从汉寨找人上去教傜族人杀青,那时的落水洞、麻黑等寨子的技术远远高于傜寨,茶叶做得好就加钱,有实际的经济诱因就可以改善问题。再加上有许多的茶树本身经过长期的自然杂交进化,在广大的森林中呈辐射状自然扩散,摘采的难度及时间远远地高于汉寨,以同庆河为例,如果没有重赏,哪有勇夫,所以讨论傜寨就必须注重时间,在2005年前是没有傜寨茶的。
言归正传,之前易武广为人知的寨子皆为汉寨,十多年来最有名的寨子以麻黑、落水洞为首,这些汉寨都以石屏人为主要居民,听说最远可以推到明朝末年,据传也有江西人的后代。易武是云南著名的古茶区,乾隆初年开始,普洱府对茶的垄断经营方法,吸引了更多汉人进易武改造老茶园,开发新茶园,从汉寨现今的规划方法可以得当年开发茶园的用心,现今在易武仍留有许多关帝庙和会馆的遗迹。
清中后期之后,易武茶叶主销东南亚和香港,到光绪年间,易武已取代了倚邦,成为六大茶山茶叶的最大交易基地,一八九七年清政府在易武设有海关,足证明当时易武的盛况。许多古董茶上有倚邦正山与易武正山的分别,相信就是这样的历史缘由所造就。
民国之后,易武在香港行商的人数多了起来,许多人在易武设茶号与商标的风气也盛行了起来,从民国初年到三十年代,从易武街、麻黑、落水洞、易比、大漆树,就有茶号廿多家,现今在巿场上即嘉德拍卖的古董茶多源自于此时,例如同庆号、福元昌等茶,皆是汉寨当时的产品,所以汉寨在易武具有历史性的重要位置,许多海外茶人对易武的印象源自于汉寨,内地对易武的印象也源自于汉寨。
现今的汉寨与当时的汉寨不同,主要差别在管理方式、摘采数量及生态,再加上现今汉寨的小树茶十分成熟,都间接地影响了汉寨的品质,其实并不是说汉寨都没有好茶,只是汉寨成名太早,收茶难度本来就高。现在我们就来介绍一些汉寨中比较具有特色的寨子:
荒田
从麻黑公路的起点,荒田是属于第一个产茶区,离易武镇最近。在麻黑这一条线的寨子里面,荒田的价格是最便宜的,茶叶的滋味十分地淡,茶叶的弱酸和淡淡的香气外,没有什么特色,所以这是我试过毛茶后第一个放弃的地点。
其实巿场是公平的,荒田的价格也只有麻黑大约七成左右的价格,我想起它是因为它是麻黑公路的起点,每次到刮风寨都看见它,但并不怀念它,因为价格不上不下,品质也不上不下,基于介绍易武的缘由,还是必须提到它一下。
曼秀
从易武到麻黑寨将近十公里,看不见坝子,全是山,易武人习惯将这一段路称作易武正山,曼秀是其中具有规模的茶村。曼秀离易武街仅三公里,出产的茶叶未必是很出名的茶叶,但曼秀村落的公共设施还是比较好的。
曼秀的茶地连接着三丘田,基本上全部矮化,其茶叶基本上优于荒田,但仍然偏淡,不过香气高于荒田,甜度也较高,可惜的是价格也较高,所以约莫是麻黑的八成价。在麻黑、落水洞的盛名之下,曼秀容易被人所忽略,且茶叶特性也不具有亮点,所以曼秀的茶叶一般来说,较不具有大的名声,价格也是随着麻黑、落水洞浮动。
三丘田
三丘田是紧连接着曼秀的一个村落,在茶地上也很难划分三丘田与曼秀的差异,而三丘田的价格又比曼秀贵一点点,最主要是由于三丘田离麻黑和落水洞在地理上又更近一些。三丘田对我来说还是必经之道,茶叶的品质很难独树一帜,总的来说还是偏淡,想要在这三个村寨中找到滋味较强的毛茶,难度远高于麻黑与落水洞。
我们不能否认三丘田也有不错的毛茶,但如果以一个收料者的角度来看,收三丘田的茶叶还不如收麻黑、落水洞的茶叶,况且麻黑公路走到底就是刮风寨,对于前几年的我来说,三丘田不具有吸引力,尤其在价格上。
落水洞
落水洞的茶叶是这一线茶叶中较有特色的产区,但是它有两个向阳面。在与麻黑交界的茶地所生产出来的毛茶香气较高,弱酸较弱,甜水明显。另一个向阳面所生产出来的毛茶,弱酸强而明显,甜香较为温和,茶底也较为浑厚,所以我们不难从茶味的表现中分辨出麻黑和落水洞的差别;这个向阳面也可以看到易武国小和易武老街,风景美而心旷神怡。
落水洞的茶叶堪为易武茶的标准滋味,淡淡甜香、弱酸明显,茶底具有淡淡的蜂蜜香,喉韵浑重且深厚。落水洞除了茶王树没有矮化之外,其余所有的茶地均已矮化,摘采数量太大,再加上矮化之后茶气下降,想要在落水洞收到好的毛茶,难度比较大,但如果遇到春旱,或者是入秋之后温度极冷,则在落水洞也能收到一定数量的好茶。
前几年的时光中,在傜寨收茶的难度低于汉寨,因为傜寨没有小树茶,而汉寨有;傜寨没有管理,而汉寨有,现今这个好时光已经过了,很多傜寨已经有了台地茶,收茶难度也大为提升。如果气候的条件达到我说的状况,在落水洞也能收到滋味浓郁的毛料,但重点是必须要认准农户,并且亲自到茶地去观察,如果茶地上有锄头锄地的痕迹,则多半较为靠谱。落水洞不是每家每户的茶都可以收的,必须深入农户仔细要求,再加上天候允许,才能收到品质不错的毛料。
落水洞茶叶品饮之后,带给人一股温和感,回甘喉韵稳重,虽不如傜寨凶悍,但在口感的稳定度上便胜于傜寨,而且制茶工艺也十分稳定,这便是汉寨的好处,落水洞是每一个到易武的人不能错过的寨子。
麻黑是这一线寨子的龙头,虽与落水洞并列,但名气更广为人知。2006六年之前,麻黑就是易武的龙头,早年谈到易武,就知道麻黑,足见麻黑在汉寨中的地位。
麻黑和落水洞的茶地有些是很难划分的,仅以一条小路为界,收的茶叶拉回麻黑就是麻黑茶,拉回落水洞就是落水洞茶,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我比较不习惯以地界划分茶叶,而习惯以口感来划分茶叶。麻黑茶的特性,香气较落水洞为高,茶水较细,甜度明显,唯一的缺点就是收麻黑茶的难度比收落水洞的更高。如果天候条件不允许,麻黑茶的口感便偏淡,再加上麻黑成名更早,管理更好,产量更大,以及小树茶的推波助澜,我一向认为在麻黑收茶是一件苦差事,虽然近,但是想要收到滋味较浓郁的毛茶,难度太大。还是一句话,在麻黑收茶与在落水洞相同,一定要深入地方,个个击破,深入地了解每一个茶农所有的茶地及小树茶的分布,才能收到纯度较高的毛料。
但在同一个条件下,麻黑的茶仍较落水洞为淡,不过茶质较细、甜度和香气较高,如果你能够花心思在麻黑收料,再加上天候条件允许的状况下,你会发现麻黑的成名绝非幸至。好的麻黑茶能完整地表达出易武正山的风韵,早年麻黑寨又称为大路边,整个寨子被茶围着也被山围着,是茶园较多的寨子,我每次经过都能体会大路边的感觉。下次走麻黑公路的时候,可别忘了在大路边停停,体验一下名山名寨的风情。
相關閱讀
熱門推薦
最新更新
精選排行
周排行|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