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會柑普茶競争加劇或引發新一輪洗牌
新會柑普茶競争加劇或引發新一輪洗牌
又是一年柑花飄香時。
過去的一年,小青柑異軍突起,新會柑普茶市場以前所未有的倍速發展引發廣泛關注,全國各地茶博會上,柑普茶成爲最耀眼的品類。新一年,數百家的柑普茶廠家蓄勢待發,業内預測今年的柑普茶産品産量将繼續倍增,與低迷冷清的傳統茶葉行情相比,柑普茶正上演高歌猛進的逆市傳奇。
由最初的供不應求,到現在的琳琅滿目,資本不斷湧入柑普茶行業,各種跨界混搭産品出現,非新會柑産品魚龍混雜,柑普茶的火爆行情或引發一輪洗牌。
A 産業布局
政府積極引進各路實力資本
近年來,由于新會陳皮與柑普茶的日益火爆,新會區大規模種植新會柑。據新會區農林局副局長潘華金介紹,到2016年底,全區新會柑種植面積6.5萬畝,總産量達7萬噸。新會區農林局的數據顯示,2015年新會柑普茶的産值約6億元,2016年則已達到16億元,一年時間暴增10億元;與之相關的是,2015年新會擁有柑普茶生産QS證的企業隻有20多家,2016年底擁有SC證(食品生産許可證)的已逾100家。
新會柑與普洱茶結合形成柑普茶,深受消費者喜愛。從銷售情況來看,柑普茶已成爲新會陳皮産業中僅次于新會陳皮的主流産品。2016年,新會市場推出“青柑仔”制作的柑普茶,突然在業界爆紅,并在短時間内引爆了全國各大茶葉市場的關注。
2016年5月,新會陳皮成爲首批入選《廣東省嶺南中藥材保護條例》的8種中藥材之一;随着條例的施行,新會陳皮企業品牌化,新會陳皮産品銷售也趨于電商化。随着新會柑普茶受市場熱捧,2017年,果農和柑商都撸起袖子準備加油幹!
2月16日,在新會區委十三屆二次全會上,區長文彥在講到如何推動消費加快升級時指出,要深挖傳統産業消費潛力。“比如,去年推出了小青柑産品,燃起柑普茶市場又一個消費新熱點,使新會柑及陳皮産品生産期從傳統的10月提前到6月開始。今年,陳皮又與姜茶結合,研發新的健康養生産品,進一步拓寬了新會陳皮産品領域。”
新會陳皮産業和柑普茶的火爆,離不開當地政府的産業布局和支持。除了積極引導當地柑農适當擴種新會柑以滿足日益龐大的消費市場需求、科學管理柑園等基礎性工作之外,當地政府還多方引進各路實力資本,共同把新會柑産業往多元化、深加工方向發展,除了大家熟悉的柑普茶産業鏈,還有陳皮糖餅等食品以及養生保健品等的産業布局。這從各地茶博會上,新會政府積極推介柑普茶之舉也可見一斑。
爲避免新會柑紮堆上市,新會柑的種植戶改變以往單一時段的采摘方式,從柑花、柑胎、小青柑、二紅柑到大紅柑等不同果期都推出了相應的産品。如今,新會柑的加工産品延伸至整個生長周期,從柑肉到柑皮等都得到充分利用。
與甜潤醇正柔滑且茶味濃厚的大紅柑普洱茶不同,小青柑憑其口感清新鮮活、爽口甜潤深受市場喜愛,更吸引了全國各地越來越多茶商前來新會設點,尋求加工合作。
B 發展态勢
傳統新會柑普茶玩出新時尚
2016年,在茶葉圈若說沒有喝過柑普茶,不能算真正的茶客,若說沒有賣一點“柑普茶”,也不能算合格的茶人。柑普茶顧名思義是由大紅柑與普洱結合的茶,不做普洱茶的茶企便在這“柑”上下了功夫,一時間,“柑紅茶”“柑白茶”“柑黑茶”紛紛推出市場,身處柑産區的新會自然不甘落後。
和軒号,是新會陳皮村市場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子品牌。今年3月18日,新會陳皮村在其公衆号上宣布,陳皮村“和軒号”聯手“蒼松”,将新會柑跟六堡茶巧妙結合,推出新産品——柑六堡。
由于本身沒有茶葉資源,新會的柑普茶企大多是與傳統茶企合作,新會區陳皮協會秘書長容啓仁介紹,前不久新會的柑企又與祁門紅茶一家企業談妥合作,對方寄來茶樣由他們制作柑紅茶,做出來的樣品口感好,雙方都十分滿意。
不過,并不是每一種茶的混搭都能得到市場認可。某茶藝公司總經理就表示,他們之前也曾試過用廣西六堡茶與新會柑結合,不過成品并不太受客戶喜歡,所以目前産品的重點依然在柑普茶上。
廣東陳皮人家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謝富瑞則表示,柑普茶的制作都是拿當年的柑果去除果肉填入普洱茶再曬幹或烘幹而成,由于柑皮需要陳化3年以上才能稱爲“陳皮”,故這些當年的柑普茶都不能稱爲“陳皮普洱”。“我們準備推出的新産品,是将3年以上的陳皮與普洱茶混合,8克或10克一包制成便攜小包裝,不但讓陳皮的藥用價值更完美展現出來,還解決了大紅柑柑普茶一次不能沖泡完的問題。”
C 投資熱潮
企業競争或引發新一輪洗牌
新會柑普茶的曆史已有百年,但真正意義上的發展才剛開始。業内人士認爲,柑普茶能在短時間内,營造出一個健康、向上的發展氛圍,不外乎消費市場的崛起和便捷、時尚的品飲需求增加。
過去的柑普茶行業,可以用一個“小”字概括:行業比重小、産業規模小、行業影響力小。而現在的行業發展有了質的改變,“熱”得很:近年來全國大大小小的茶博會上随處可見柑普茶的蹤迹,而柑普茶的生産商也從幾十家迅速發展到幾百家,其品牌更是數不勝數。
琳琅滿目的品牌背後,考驗着消費者的辨别能力。過去,新會市面上很多柑普茶産品的包裝簡陋,如果買來自飲尚且好說,送人卻恐有失禮之處;如今,新會柑普茶被視作當地的特産、禮品,清一色流行華麗的包裝,價格也相對昂貴,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如何辨别這是小作坊的低劣産品,還是優質産地的好貨呢?
包括新會陳皮村在内,許多新會本地有實力的企業,都在力推柑普茶标準化生産。從技術方面的積極探索,促使柑普茶從傳統小作坊式的粗制濫造,到廣泛采用漸成行業标準的低溫烘幹加工工藝;配以正宗優質原料(新會柑和雲南普洱茶)的嚴格把控,量産優質柑普茶,去滿足龐大市場消費需求。
柑普茶暢銷,消費群體日益增加,這讓不少企業看到了市場潛力,紛紛加入柑普茶的行業中,不管是加大投資、擴大生産線,還是增設産品種類等等。企業和資金的湧入,不僅讓柑普茶行業進一步發展,還給喜愛柑普茶的消費者提供了多樣化的産品選擇,也帶動了新會當地柑果産業的發展,爲柑農增加創收。
不難預見,受企業實力、新會柑資源以及研發成果和企業理念等因素的影響,企業間的競争是免不了,産品形态也将越顯豐富。随着柑普茶行業的高速發展,大量的生産商和經銷商實力将越來越強、越來越專業,柑果的種植面積也會随着品牌入駐商家的增加而增加,部分品牌将脫穎而出,新一輪洗牌即将到來。
D 真假難辨
精品化路線才是産業出路
在“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新會柑普茶的一位本地經營商在微信朋友圈中貼圖,教人認識正宗新會柑和福建小紅柑眼感區别。這位經銷商表示,今年3月開始,消費者遇到不是正宗新會柑制作的柑普茶若敢公然公标明新會柑,建議直接投訴到消委會。
實際上,許多消費者目前還不能準确地辨别正宗新會柑普茶,各類負面的因素都會影響到柑普茶市場的良性發展。
但是,不少業内人士還是持樂觀态度:展望未來幾年,柑普茶市場的總量會大幅增長,随着消費者對柑普茶認知度的提高,僞劣三無産品将會慢慢被淘汰,那些工藝不規範、選料不精、沒有品牌的所謂廠家和公司也會逐步消失,而那些質量過硬和懂得運營的品牌會和柑普茶品類一起,長期存在并在茶行業中占據應有的一席之地。
據業内人士介紹,新會獨特的地理條件是茶枝柑(新會柑)的最适宜栽培區,但在新會所産的柑果也是有所區分的,以天馬、茶坑、梅江、東甲、西甲爲新會柑的核心産區,其他産區次之。可以說,柑普茶的品質與口感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柑的品質,但用來填充的普洱茶在品質與口感上也不容忽視,“先前多數制作柑普茶的企業并不是很懂茶,用來填充的普洱茶品質一般,即使用新會核心産區的柑也很難提升柑普茶的品質和口感,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柑普茶産業的發展。”
如果說柑果和熟茶原料是柑普茶品質的基礎,那麽制作工藝的改進和提升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因素。近年來,本地柑普茶多以生曬、柴燒、半生曬、風幹、烘焙等技術達到量化,雖然傳統工藝保證了後期的柑普陳化效果,但産品存在着香氣不顯、入口晦澀、不适合現飲等情況。可以說,生産工藝的革新勢在必行,如何讓柑普茶更适合消費者的口感,既好喝又能長期保存,是柑普茶企業必須去思考解決的問題。
上一篇:99%都不知道的柑普茶飲用規則
下一篇:陳皮 新會陳皮的歷史
相關閱讀